股骨距和大、小转子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位置、形态及功能上。股骨距是股骨颈与股骨干交界处的纵行骨板,大转子位于股骨颈外上方,小转子则位于内下方,三者共同维持髋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1、股骨距
股骨距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处的内侧,呈纵行致密骨板结构。其骨小梁密集排列,形成力学支撑,可增强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干之间的抗压能力。这一结构在负重时能有效分散应力,降低股骨颈骨折风险,尤其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起到关键保护作用。
2、大转子
作为股骨颈外上方的骨性突起,大转子表面粗糙且向外侧突出约2-3厘米。其前外侧有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附着,后侧有外旋肌群附着。大转子与髂胫束形成滑动结构,在髋关节外展和旋转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同时参与维持行走时的骨盆平衡。
3、小转子
位于股骨颈内下方的锥形突起,较之大转子更为细小。主要作为髂腰肌肌腱的附着点,在髋关节屈曲和旋外动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位置靠近股骨内侧骨皮质,骨小梁走向与股骨距形成力学互补,共同构成股骨近端的应力传递系统。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髋关节过度负重或剧烈扭转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若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或外伤后畸形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X线或CT检查,排除骨折或结构异常可能。进行康复训练时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开展,避免不当锻炼加重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