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在中医理论中主疏泄、藏血、调节情志、促进消化以及维持筋腱活动等功能,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脏腑。
1、主疏泄
肝通过疏泄功能调节全身气机的畅通,促进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可能出现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临床上常用柴胡、香附等中药调理气机。
2、主藏血
肝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人体活动时向外周输送血液,静卧时血液回流肝脏。肝血不足会引起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可辅以当归、白芍等补血药材。
3、主调节情志
肝气疏泄直接影响情绪状态,肝郁气滞易导致抑郁、烦躁等情志异常。中医常用逍遥散等方剂疏肝解郁,配合穴位按摩太冲穴可缓解症状。
4、主促进消化
肝通过分泌胆汁协助脾胃运化食物,胆汁排泄受阻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鸡内金、郁金等中药可改善胆汁代谢,维护消化系统正常运作。
5、主筋腱活动
肝血滋养筋脉维持肢体运动功能,肝血亏虚时可能出现手足震颤、关节僵硬。中医建议通过枸杞子、桑葚等滋补肝血,配合适度拉伸锻炼。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情绪平和,避免长期熬夜或过度用眼。饮食宜多摄取绿色蔬菜及优质蛋白,限制油腻辛辣食物摄入。若出现持续胁痛、黄疸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及中医体质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