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瘤的症状通常包括颌骨无痛性肿胀、牙齿萌出异常、邻近牙齿移位、影像学检查异常以及继发感染等。具体表现可能因肿瘤类型和位置有所不同,需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判断。
1、颌骨无痛性肿胀
牙瘤多发生于颌骨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可导致颌骨局部膨隆,触诊质地坚硬,表面黏膜通常完整。上颌窦区牙瘤可能引起面部不对称,下颌骨牙瘤可能影响咬合关系。
2、牙齿萌出异常
常见于组合型牙瘤,阻生牙发生率达76%-83%。未萌恒牙最常见,乳牙滞留发生率约26%。患者可能出现乳牙滞留、恒牙迟萌或牙齿完全无法萌出的情况,多见于前磨牙区。
3、邻近牙齿移位
牙瘤占位效应可导致邻牙牙根吸收,发生率约37.2%。临床可见牙齿排列紊乱、牙间隙异常增大或牙齿倾斜。移位程度与瘤体大小呈正相关,严重者可能影响咬合功能。
4、影像学检查异常
X线片可见界限清楚的放射阻射团块,混合型牙瘤表现为不规则钙化团块,组合型可见牙样结构排列。CBCT检查能清晰显示瘤体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准确率可达98%以上。
5、继发感染症状
当瘤体突破骨皮质或累及牙周组织时,可能引发局部肿胀疼痛、牙龈充血等炎症反应。感染发生率为12%-15%,可能伴发颌骨骨髓炎或病理性骨折。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通过全景片、CB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摘除为主,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颌骨发育情况。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颌面部外伤,发现牙齿异常排列应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