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通常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不同级别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
1、轻度抑郁症
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日常活动效率可能下降,但仍能勉强维持工作和生活,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或自杀倾向。此阶段可通过心理疏导、规律作息等方式进行干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
2、中度抑郁症
在核心症状基础上,会出现明显的注意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患者工作效率显著降低,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可能出现死亡相关念头但无具体计划。此时需结合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常用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同时需加强社会支持系统。
3、重度抑郁症
患者出现持续性严重抑郁状态,可能完全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常伴有强烈自杀意念或行为。部分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能出现木僵状态或激越表现。此阶段需住院治疗,采用米氮平片、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药物,必要时进行电休克治疗,需严格防范自伤自杀风险。
抑郁症患者应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评估,精神科医生会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工具进行分级诊断。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配合心理治疗和家庭支持,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家属需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特别要警惕自杀风险信号,及时与医疗团队保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