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肝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反映肝细胞、心肌细胞或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情况。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多种疾病,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或肝硬化等疾病可能导致肝细胞破坏,AST释放入血。例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ST水平常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数值通常超过400U/L,且AST/ALT比值可能小于1。若发展为肝硬化,AST可能持续在100-300U/L范围内波动。
2、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或心肌炎发生时,心肌细胞受损会导致AST显著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达到峰值,数值可达正常值的2-5倍,通常伴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同步升高。
3、肌肉损伤
剧烈运动、横纹肌溶解或多发性肌炎等情况会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AST可能升高至正常值的5-20倍。这类患者常伴随肌酸激酶(CK)的显著增高,CK数值可达数千至数万U/L。
AST检测需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8-40U/L。若发现AST异常升高,应及时进行肝功能五项、心肌酶谱、肌电图等相关检查。需特别注意,酗酒者AST水平可能长期维持在50-150U/L,这类人群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任何异常的检测结果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解读和后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