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烦躁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原因有关。长期或频繁出现烦躁情绪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短期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或环境刺激都可能引发烦躁感。考试前焦虑、连续熬夜加班等情况会导致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表现为坐立不安、易怒等情绪波动。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通过冥想或正念训练可有效缓解。
2、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常伴有持续性的烦躁不安,伴随心悸、出汗等躯体症状。这与杏仁核过度激活及5-羟色胺系统失衡有关。临床上常用舍曲林片、帕罗西汀胶囊、丁螺环酮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佳。
3、抑郁症
部分抑郁发作患者以烦躁易怒为主要表现,特别是青少年及围绝经期女性。这种激越性抑郁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异常相关。文拉法辛缓释片、米氮平片等药物可改善症状,同时需配合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光照疗法。
若情绪问题持续两周以上且影响社会功能,建议到精神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写情绪日记记录触发因素,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调节情绪状态。需注意避免擅自使用安神类中成药,部分药物可能加重嗜睡或胃肠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