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低血流灌注区是脑组织因血流减少而处于缺血状态但尚未完全坏死的区域,临床上具有可逆性特点,及时干预可挽救脑功能。其形成与核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及侧支循环代偿密切相关。
1、核心梗死区
这是脑组织完全缺血坏死的区域,通常位于血管闭塞的中心位置。由于神经元对缺氧耐受性差,血流中断后5-10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损伤,此区域细胞死亡后无法通过治疗恢复功能。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低密度灶或DWI高信号。
2、缺血半暗带
围绕核心梗死区的低灌注区域,血流减少至正常值的20%-40%,此处脑细胞处于电活动停滞但结构尚存的状态。该区域神经元存活时间窗约为3-6小时,及时通过溶栓或取栓恢复血流可逆转损伤。灌注成像显示CBF降低而CBV相对保留是其典型特征。
3、侧支循环代偿
当主要供血动脉闭塞时,Willis环、软脑膜吻合支等侧支血管开放,部分代偿性维持低灌注区血流。年轻患者或慢性血管病变者侧支循环较发达,可延长治疗时间窗至24小时,这也是部分患者即使超过6小时仍能获益于血管内治疗的原因。
当发现低血流灌注区时,需在发病4.5小时内尽快进行静脉溶栓,或6小时内行血管内取栓治疗。即使超过时间窗,通过多模影像评估若存在可挽救组织,部分患者仍可考虑介入治疗。日常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脑血管评估,有助于降低脑梗塞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