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和苏子虽然来源于同一植物,但在具体入药部位、功效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紫苏一般指紫苏的叶或全草,而苏子专指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两者在中医临床中的使用有所不同。
1、入药部位不同
紫苏通常包括紫苏叶和紫苏梗,其中紫苏叶为叶片部分,紫苏梗为茎部。而苏子特指紫苏的种子部分,呈卵圆形或类球形,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
2、功效侧重不同
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或脾胃气滞引起的恶心呕吐。紫苏梗长于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多用于胸膈痞闷或胎动不安。苏子则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痰壅气逆导致的咳嗽气喘。
3、临床应用不同
在中医组方中,紫苏叶多用于杏苏散等解表剂,紫苏梗常配伍在香苏散等理气方中,而苏子则是苏子降气汤的核心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苏子富含α-亚麻酸等活性成分,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独特作用,这与叶、梗的功效方向明显不同。
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区分使用,注意紫苏叶煎煮时间不宜过长,苏子需捣碎后入药效果更佳。储存时应将叶、梗、子分类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