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根据有无排卵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排卵型功血两类,其中排卵型功血又可细分为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1、无排卵型功血
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未成熟或衰退,导致卵巢无排卵。患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可能伴有贫血症状。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增生性变化。
2、黄体功能不足
属于排卵型功血,因黄体过早退化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患者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1天),经前期出现点滴出血,常伴不孕或早期流产。诊断依据包括黄体期孕激素水平偏低、子宫内膜分泌反应落后2日以上。
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因黄体萎缩不全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至9-10天,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下降缓慢,月经第5-6天诊刮仍可见分泌期子宫内膜。
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应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激素测定及诊断性刮宫等手段明确类型。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包括激素调节、止血药物或手术治疗等,切忌自行使用止血药掩盖病情。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定期随访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