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患有梅毒通常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观察,不能仅凭单一症状确诊。主要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临床症状评估以及高危行为史分析。
1、实验室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主要手段,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如RPR、TRUST)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如TPPA、TPHA)。前者用于筛查和疗效评估,后者可确认感染。早期梅毒还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溃疡分泌物中的螺旋体,神经梅毒需进行脑脊液检测。
2、临床症状
一期梅毒表现为无痛性硬下疳(生殖器溃疡),2-6周自愈;二期出现全身皮疹、黏膜斑、淋巴结肿大;潜伏期无症状但血清阳性;三期可累及心脏、神经、骨骼等系统,出现树胶肿、麻痹性痴呆等症状。
3、病史调查
重点了解3个月内的高危性接触史、既往梅毒感染史及治疗情况。需注意部分感染者可能无典型症状,同性性行为者肛门硬下疳易被忽略,孕妇可能经胎盘传染胎儿。
梅毒检测存在窗口期,高危行为后4-6周才能准确检出。任何疑似症状或高危暴露后,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医疗机构会严格保密患者隐私,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无需过度焦虑。日常应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确诊后性伴侣需同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