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乳牙脱落顺序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按照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和第二乳磨牙的顺序逐渐替换。由于个体发育差异,部分孩子可能存在时间偏差,家长无需过度焦虑。
1、下中切牙
下中切牙是乳牙中最先脱落的牙齿,位于下颌前牙区正中位置。多数儿童在5-7岁时,牙根逐渐吸收导致牙齿松动,自然脱落为恒牙腾出空间。此阶段可观察到牙龈轻微红肿,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上中切牙
上颌中切牙通常在6-8岁完成替换,比下颌中切牙稍晚1年左右。脱落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出血,可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需注意避免儿童频繁舔舐或用手摇晃,防止牙龈损伤或恒牙萌出位置异常。
3、侧切牙
上下颌侧切牙一般于7-9岁更替,位于中切牙两侧。此阶段乳牙松动度逐渐增加,恒牙从舌侧或腭侧萌出。若乳牙滞留超过3个月,可能出现双排牙现象,需口腔医生评估是否需拔除。
4、第一乳磨牙
第一乳磨牙位于口腔后方,通常在9-11岁脱落。其牙冠宽大且牙根分叉,脱落时可能伴随咀嚼不适。此时恒前磨牙开始萌出,需注意后牙清洁,避免食物嵌塞引发龋齿。
5、乳尖牙和第二乳磨牙
乳尖牙在10-12岁更替,而第二乳磨牙多在11-13岁完成替换。这两个阶段正值儿童快速生长期,颌骨发育为恒牙排列提供足够空间。若发现牙齿拥挤或错位,建议12岁后通过正畸干预。
换牙期间应保证钙、磷等营养摄入,避免过硬食物损伤松动乳牙。建议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通过全景片监测恒牙发育情况。若出现乳牙早失、恒牙迟萌或严重错位,需及时就诊进行间隙保持或早期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