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比值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筛查萎缩性胃炎、辅助诊断胃癌以及评估胃黏膜功能状态,其检测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该比值通常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的水平计算得出,能够间接反映胃黏膜的病变程度。
1、筛查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Ⅰ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主细胞数量减少可能导致PGⅠ水平下降,同时PGⅡ相对稳定或轻微下降,因此PGⅠ/PGⅡ比值会明显降低。该指标对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的筛查敏感性较高,尤其适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初筛。
2、辅助诊断胃癌
当胃黏膜出现癌前病变或胃癌时,胃蛋白酶原比值通常会显著降低。研究显示,低PGⅠ/PGⅡ比值联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需注意该比值异常并非胃癌特异性指标,需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3、评估胃黏膜功能状态
动态监测该比值变化可反映胃黏膜修复情况,比如在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比值回升可能提示黏膜修复良好。对于接受胃部手术的患者,定期检测有助于评估剩余胃组织的分泌功能。
胃蛋白酶原比值检测属于无创筛查手段,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实践中需结合胃镜检查、病理活检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结果综合判断。若检测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后续诊疗方案,避免自行解读检测数值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