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胃萎缩是什么病?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萎缩是一种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的慢性疾病,通常与胃黏膜长期受损、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病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1、定义及病理特征

胃萎缩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腺体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病理检查可见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化生上皮替代,属于癌前病变范畴,需定期监测。

2、常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其释放的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壁细胞抗体,导致胃体腺体破坏。长期酗酒、高盐饮食、胆汁反流及年龄增长等因素也会加速黏膜萎缩,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能引发恶性贫血。

3、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腹胀、早饱感及食欲减退,伴有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舌炎和贫血,胃酸严重缺乏时粪便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4、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金标准,需取至少5块组织进行病理评估。血清学检测可发现胃泌素升高、胃蛋白酶原I/II比值下降。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自身免疫性胃炎需检测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

5、治疗方案

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用。胃黏膜保护剂包括瑞巴派特片,消化不良者可补充胰酶肠溶胶囊。恶性贫血患者需每月注射维生素B12,中重度异型增生建议内镜下切除。

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腌制、烟熏食物,戒烟限酒。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1-2年复查胃镜,出现进行性消瘦或呕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调整用药,不可自行停用抗菌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