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因感染阶段不同而异,通常包括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的不同表现,例如发热、体重下降、机会性感染等。具体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免疫系统受损情况相关。
1、急性期
感染HIV病毒后约2-4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常见表现包括发热、咽痛、全身乏力、皮疹、肌肉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通常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此时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但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易被忽视。
2、无症状期
急性期结束后进入临床潜伏期,可持续6-8年甚至更久。此阶段患者通常无明显不适症状,但病毒持续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但多数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3、艾滋病期
当CD4+T细胞计数降至200个/μL以下时,进入艾滋病期。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体温>38℃超过1个月)、盗汗、腹泻(持续1个月以上)、体重减轻(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等全身症状。同时因免疫缺陷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如反复发作的肺炎、结核病、口腔念珠菌感染,以及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等。此外,还可能并发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女性患者可能伴有妇科相关症状,如反复阴道真菌感染、宫颈癌风险增加。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症状并非艾滋病特有,确诊需通过HIV抗体检测。建议有高危接触史或疑似症状者,尽早前往医院进行HIV筛查,确诊后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