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占位是指在肝脏组织内出现的异常结构或肿块,可能由多种良恶性病变引起。这类病变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表现为与正常肝组织不同的密度或信号,需要进一步鉴别其性质。
肝占位性病变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肝脓肿,其中肝血管瘤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肝囊肿多为先天性或后天形成的囊性结构,肝脓肿则多与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恶性病变以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为主,前者常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相关,后者源于其他器官癌细胞的转移。临床上可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发现占位,结合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判断性质。
发现肝占位后应及时到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增强扫描、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而定,如血管瘤多定期观察,囊肿较大时可穿刺抽液,恶性肿瘤则需手术或综合治疗。日常应注意避免饮酒,规律复查肝功能,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