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直肠内,使其在局部或经肠道吸收后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这种方法常用于无法口服药物或需要局部治疗的情况,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较快等特点。
直肠给药时,药物通常以栓剂或灌肠液的形式使用。栓剂在体温下融化后释放药物成分,可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或通过直肠静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口服给药相比,直肠给药能避免首过效应,提高部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于呕吐、吞咽困难或消化道功能异常的患者,这种给药方式能确保药物有效吸收。在儿科治疗中,退热栓剂的应用较为常见。但可能引起肛门刺激感或排便反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不适。
进行直肠给药前应清洁双手,栓剂需冷藏保存以防软化。给药时患者宜取侧卧位,将药物缓慢推入肛门约2-3厘米深。给药后建议保持卧位15-30分钟,避免立即排便。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特别是激素类或抗生素栓剂的使用应规范,出现持续不适需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