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体温比白天稍高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体体温受昼夜节律影响,通常下午至夜间会轻微上升,但波动幅度不超过1℃,若超过该范围或伴随其他症状需警惕。
1、生理性波动
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生物钟调控,通常在18点至24点体温达到峰值。剧烈运动、进食后或环境温度较高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使体温暂时性升高0.3-0.5℃,属于正常生理调节。
2、病理性发热
当夜间体温超过37.3℃或昼夜温差超过1℃时,可能提示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体温异常多伴随寒战、盗汗、乏力等症状。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腋温三次,使用同一体温计并保持测量部位干燥。若持续夜间体温超过37.3℃达3天以上,或伴随咳嗽、尿频、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避免擅自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特别是儿童患者需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