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鼻子可能引发鼻黏膜损伤、感染风险增加、鼻出血、鼻腔结构损伤以及细菌传播等健康隐患。频繁用手接触鼻腔容易对局部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及时纠正该行为。
1、鼻黏膜损伤
手指甲较为尖锐,反复摩擦或用力抠挖容易导致鼻黏膜破损,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形成炎症或糜烂。日常应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鼻腔内部。
2、感染风险增加
手部可能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通过抠鼻子将细菌带入鼻腔,可能诱发鼻炎、鼻窦炎等感染性疾病。若出现流脓涕、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滴鼻液等药物治疗。
3、鼻出血
鼻腔前段血管丰富,尤其利特尔区血管丛位置表浅,外力刺激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发生鼻出血时可通过压迫鼻翼或冷敷止血,必要时需进行电凝止血治疗。
4、鼻腔结构损伤
长期用力抠挖可能造成鼻中隔黏膜溃疡,甚至导致鼻中隔穿孔,表现为鼻腔哨音、结痂增多。此类损伤通常需通过手术修补治疗。
5、细菌传播风险
抠鼻子后未清洁双手即接触眼结膜或他人,可能引发结膜炎或交叉感染。日常需注意手卫生,接触鼻腔后及时用流动水洗手。
若已经出现持续性鼻塞、疼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日常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喷雾保持鼻腔湿润,减少因干燥引起的抠鼻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