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医用红外线治疗仪能缓解哪些症状?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医用红外线治疗仪主要通过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具有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放松肌肉痉挛以及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红外线产生的温热效应和生物刺激效应密切相关。

1、缓解疼痛

红外线产生的温热效应可穿透皮肤表层,作用于深层组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例如对于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肌劳损导致的腰部酸痛,通过每天照射20-30分钟,能有效降低局部痛觉敏感度。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β-内啡肽释放有关。

2、减轻炎症反应

红外线可增强局部组织代谢,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对于急性扭伤后软组织肿胀、慢性滑膜炎等病症,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活性,降低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浓度,临床研究显示照射后24小时肿胀消退率可达35%-45%。

3、促进组织修复

波长在3-5μm的红外线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胶原蛋白合成。针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压疮等创面,通过增加局部ATP合成量,使上皮细胞移行速度提高约30%,配合无菌换药可缩短愈合周期5-7天。

4、放松肌肉痉挛

热效应能使骨骼肌的肌梭兴奋性降低,缓解肌肉强直状态。对于落枕导致的颈项强直、运动后乳酸堆积引起的肌纤维紧张,照射后肌电图显示肌肉放电频率下降40%-60%,尤其适用于运动康复领域。

5、加速伤口愈合

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可激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经规范照射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速度提高约25%,但需配合血糖控制等基础治疗。

使用时应保持照射部位清洁干燥,调整灯距使皮肤表面温度维持在40-45℃。每次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眼部等敏感部位需做好防护。对于恶性肿瘤活动期、出血倾向等禁忌证患者应避免使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皮肤灼痛需立即停止。建议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急性外伤需在48小时后开始照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