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萎缩通常发生在女性绝经后,常见于45-55岁年龄段。但具体年龄存在个体差异,可能受绝经状态、激素水平变化或疾病因素影响,少数情况下也可提前发生。
1、自然绝经
女性在45-55岁进入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宫颈组织因失去激素支持而逐渐萎缩变薄。这是宫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多数女性在此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宫颈萎缩。
2、卵巢早衰
约1%的女性在40岁前因遗传、免疫或医源性因素出现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雌激素过早下降。这类人群可能在30-40岁即出现宫颈萎缩,常伴有潮热、月经紊乱等围绝经期症状。
3、医源性因素
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盆腔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因人为终止卵巢功能,可能在治疗后任何年龄发生宫颈萎缩。例如子宫切除术患者若同时切除卵巢,术后1-2年即可出现明显宫颈萎缩。
若未到绝经年龄出现阴道干涩、同房疼痛或异常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妇科检查。医生可通过激素检测、超声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评估萎缩程度,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或局部用药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