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宝宝在妈妈抱时总哭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肠绞痛、中耳炎、鹅口疮等疾病原因有关。由于宝宝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需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原因。
1、生理性原因
3个月内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声光刺激影响情绪。当妈妈怀抱姿势不当压迫胃部,或衣物摩擦皮肤产生不适时,宝宝会通过哭闹表达。部分宝宝在母亲怀抱中闻到母乳气味却未能及时哺乳,可能产生焦虑性啼哭,通常在哺乳后即可缓解。
2、肠绞痛
约20%的婴儿会出现肠绞痛,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肠道痉挛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会导致宝宝在哺乳时突然哭闹,常伴有握拳蹬腿、腹部鼓胀等表现。可采用飞机抱姿势缓解不适,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3、中耳炎
哺乳时吞咽动作会改变中耳压力,若合并急性中耳炎会引起剧烈疼痛。患儿除哭闹外多伴有抓耳、摇头症状,耳道可见异常分泌物。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
4、鹅口疮
口腔黏膜的白色伪膜在吸吮时产生摩擦痛,导致宝宝拒乳哭闹。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配合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母亲哺乳前需清洁乳头,避免交叉感染。
若排除饥饿、尿布潮湿等常见因素后仍持续哭闹,建议记录宝宝哭闹时间、伴随症状及安抚效果,及时儿科就诊检查血常规、耳镜等项目。哺乳期间母亲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情绪传递给宝宝,喂养时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