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哭闹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肠绞痛、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有关。若长时间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宝宝可能因饥饿、排尿或排便后未及时更换尿布、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产生不适感。衣物过紧、光线刺激或噪音干扰也会影响睡眠,表现为频繁夜醒、哭闹。家长需及时检查并调整喂养频率,保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2、肠绞痛
多发生于3月龄内的婴儿,因肠道发育不成熟、乳糖不耐受或喂养不当导致肠胀气。常在傍晚或夜间突发剧烈哭闹,伴随面部潮红、腹部膨隆、双腿蜷曲等症状。可通过飞机抱、腹部按摩或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缓解,母乳喂养的母亲需减少豆类、乳制品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3、维生素D缺乏
出生后未规律补充维生素D可能影响神经肌肉调节功能,导致睡眠不安、多汗、易惊跳。此类哭闹多伴有枕秃、囟门闭合延迟等体征。需遵医嘱每日补充维生素D3滴剂400IU,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若调整护理方式后宝宝仍持续哭闹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儿科就诊。日常需注意观察记录哭闹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摇晃或喂食来强行止哭,以免引发呛咳或摇晃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