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来月经时体温一般不会升高,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月经期出现体温升高,可能与感染或黄体萎缩不全等因素有关。
女性排卵后体温会升高0.3-0.5℃,并维持至月经前。当月经来潮时,由于黄体萎缩、孕激素水平下降,基础体温通常随之降低。若经期体温不降反而升高,需考虑病理性因素。生殖系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可能因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同时伴有下腹痛、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黄体萎缩不全患者由于孕激素未及时撤退,体温下降延迟,可能出现经期体温偏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经期延长、点滴出血等症状。此外,感冒、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经期体温异常。
若月经期间体温持续高于37.5℃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妇科超声等项目。日常应注意会阴清洁,避免经期同房,保证充足休息。监测基础体温时需在晨起未活动前测量口腔温度,以获得准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