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血块的形成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因素有关。久坐不动、经量较多时可能形成少量血块,若伴随痛经或经量异常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保持坐姿可能导致经血在宫腔或阴道滞留,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被消耗后便会形成血块。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月经量较大的前两天,血块体积较小且颜色偏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日常适当活动或更换体位有助于促进经血排出。
2、子宫肌瘤
肌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力,导致宫腔内积血形成血块。此类患者常伴有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血块直径可能超过3cm。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氨甲环酸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调节月经。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的周期性出血可能造成宫腔形态改变,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形成血块。这类血块多呈紫红色或巧克力色,常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一般需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醋酸甲羟孕酮片、地诺孕素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若血块持续存在且伴有严重腹痛、贫血等症状,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日常应注意避免久坐,经期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使用420mm以上长度的卫生巾并及时更换,防止经血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