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生与病原体感染、传播途径及宿主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形成原因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飞沫传播以及免疫力低下等。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是肺结核的致病菌,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当细菌在肺泡内繁殖时,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结核结节。典型症状包括咳嗽、低热、盗汗等。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2、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菌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直径小于5微米的飞沫核可悬浮数小时,易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接触感染者时应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3、免疫力低下
HIV感染、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会削弱机体抵抗力。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时,潜伏的结核菌易重新活跃引发活动性肺结核。此类人群需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若出现持续咳嗽、咯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耐药性。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降低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