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常规五分类主要看什么?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常规五分类主要关注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情况,用于评估感染、贫血、凝血功能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具体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1、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值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降低则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或骨髓抑制相关。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提示贫血,可能与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或造血功能障碍有关。数值增高可见于脱水、高原反应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数值降低可能引发出血倾向,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副作用或骨髓疾病。数值异常增高需警惕血栓风险或骨髓增殖性疾病。

4、中性粒细胞比例

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急性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增多,称为核左移现象。

5、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结核或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增多可能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相关。

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需保持空腹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影响结果。若发现某项指标异常,应及时就诊复查,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不可自行解读结果或盲目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