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炎性假瘤在CT上通常可能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边缘模糊、周围炎症等特征,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1、类圆形或结节状肿块
炎性假瘤在CT上多呈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多在1~5厘米之间。由于病灶内部存在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密度通常不均匀,部分病例可见钙化灶或坏死区。增强扫描时,病灶可能呈现轻至中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相对清晰。
2、边缘模糊或毛刺征
约60%的病例可见病灶边缘模糊,可能伴有长短不一的毛刺状突起。这种影像特征是由于炎性细胞向周围肺组织浸润所致,与恶性肿瘤的毛刺征相比,炎性假瘤的毛刺相对较粗且分布不均匀。部分病灶可见胸膜牵拉征,表现为邻近胸膜增厚或凹陷。
3、周围炎症或渗出
约40%的病例在病灶周围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提示存在活动性炎症反应。这些渗出性改变可能随着病程进展呈现动态变化,急性期渗出较明显,慢性期则可能被纤维组织替代。部分患者可伴有同侧肺门淋巴结轻度增大。
若CT检查提示上述特征,建议进一步完善增强CT或PET-CT检查评估病变性质。即使影像学支持炎性假瘤诊断,仍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病理标本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干预,并定期复查CT监测病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