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非特异性体液性免疫是什么?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非特异性体液性免疫是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补体系统、溶菌酶、干扰素、C反应蛋白等成分。这些物质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感染作用,无需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

1、补体系统

补体是由肝脏合成的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当病原体入侵时,补体可通过经典途径、替代途径或凝集素途径被激活,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直接在病原体表面穿孔,同时产生的C3b等成分能标记病原体促进吞噬细胞清除。补体还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局部炎症反应。

2、溶菌酶

广泛存在于唾液、泪液等分泌物中,能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这种酶解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因其细胞壁含有较厚的肽聚糖层,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因外膜屏障作用效果较弱。

3、干扰素

当病毒感染的细胞会分泌Ⅰ型干扰素(IFN-α/β),这些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作用使周围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干扰素能诱导细胞合成2',5'-寡腺苷酸合成酶和蛋白激酶R,前者激活RNA酶L降解病毒RNA,后者通过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4、C反应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能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的磷酸胆碱。形成的CRP-病原体复合物不仅可以直接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还能作为调理素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其浓度在感染后6-8小时即可显著升高。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当出现持续发热、严重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针对性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