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深覆合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习惯、牙齿磨耗以及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若存在咬合异常或面部畸形,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或双方存在深覆合问题时,可能通过基因遗传导致子女出现类似颌骨形态异常,表现为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此类患者通常需通过正畸治疗或正颌手术矫正颌骨位置,以改善咬合功能。
2、不良习惯
长期咬唇、吮指或口呼吸等行为可能影响牙齿排列及颌骨发育。例如儿童期持续吮指可能造成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逐渐形成深覆合。早期可通过佩戴活动矫治器或肌功能训练进行干预。
3、牙齿磨耗
后牙因龋病、磨耗等原因导致垂直高度降低时,可能引发前牙过度闭合。这种情况常伴随咀嚼效率下降,需通过咬合重建、全冠修复等方式恢复后牙高度,必要时联合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
4、颌骨发育异常
上颌骨垂直向过度发育或下颌骨发育不足会导致前牙覆盖加深,严重者可能出现露龈笑、面部比例失调等问题。此类骨性深覆合通常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如上颌骨截骨术配合固定矫治器调整牙齿位置。
若发现上下前牙覆盖超过下牙冠高度的1/3,或伴随颞下颌关节弹响、咀嚼疼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到口腔正畸科就诊。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单侧咀嚼、咬硬物等加重牙齿磨耗的行为,儿童需及时纠正不良口腔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