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肠炎会导致便血吗?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炎可能导致便血,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类型。若患者出现便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治疗。

1、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直肠或结肠黏膜时,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黏膜充血、糜烂或溃疡形成,从而引起血液混入粪便。患者常伴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时需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

2、感染性肠炎

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或寄生虫感染可能损伤肠黏膜血管,导致出血性腹泻。典型表现为发热、里急后重感及血水样便。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同时配合蒙脱石散止泻。

3、缺血性肠炎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可能引发肠黏膜缺血坏死,出现突发性腹痛后排出暗红色血便。这种情况常见于动脉硬化或房颤患者,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循环,必要时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日常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低渣饮食。若便血伴有头晕、心率加快等贫血症状,或出血量超过200ml/天,需立即急诊处理。肠镜检查是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的关键手段,患者应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切勿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