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癌原位癌是一种非浸润性乳腺癌,指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而未突破基底膜。该病属于早期乳腺癌,通常预后较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1、定义与特征
乳腺导管癌原位癌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病变,但未突破导管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病理学上,癌细胞可在导管内呈单层或多层排列,也可能形成乳头状或筛状结构。该类型癌变属于0期乳腺癌,具有高分化、低转移风险的特点,但存在进展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
2、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与雌激素水平异常密切相关,长期雌激素暴露可能促进导管上皮增生。遗传因素如BRCA1/2基因突变可使患病风险增加2-4倍。乳腺密度过高、电离辐射暴露及高脂饮食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机制,约15%-30%患者有良性乳腺疾病史。
3、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的乳房肿块。约10%-25%病例伴随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皮肤可能出现酒窝征或橘皮样改变。影像学检查显示成簇分布的微小钙化灶是典型表现,超声可见导管扩张伴内部低回声。
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筛查,出现乳房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确诊患者可通过保乳手术联合放疗,或全乳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