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晚期需注意产前检查、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监测胎动、预防早产及识别临产征兆。此阶段胎儿快速发育,孕妇身体负担加重,需加强健康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1、产前检查
孕36周后需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及胎盘成熟度。重点监测血压、尿蛋白指标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过B族链球菌筛查预防新生儿感染。若发现胎位异常或脐带绕颈,需遵医嘱选择合适分娩方式。
2、合理饮食
每日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牛奶等,补充胎儿脑发育所需的DHA。建议增加钙质至1200mg/天,可通过奶制品、豆腐等获取,同时搭配维生素D促进吸收。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将血糖维持在空腹≤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3、适度运动
每天进行30分钟低强度活动,如孕妇瑜伽可增强盆底肌力量,缓慢步行能改善血液循环。避免久站久坐,每小时变换体位预防静脉曲张。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40次/分,出现宫缩或阴道流液应立即停止。
4、胎动监测
自孕28周起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3次相加乘以4得出12小时值,正常范围为30-40次。若胎动减少50%或连续2小时无活动,可能提示胎儿窘迫,需立即就医。建议左侧卧位监测,避免仰卧位导致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5、预防早产
避免提重物(超过5kg)、长途旅行及性生活刺激。出现下腹坠胀、规律宫缩(10分钟1次)或阴道分泌物增加等先兆早产症状时,应及时使用便携式胎心仪检测,并立即卧床休息。宫颈机能不全者需遵医嘱进行宫颈环扎术。
孕晚期建议准备待产包包含产妇护理垫、新生儿衣物等必需品。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水清洗2次。学习拉玛泽呼吸法缓解分娩疼痛,熟悉无痛分娩适应证。出现破水、见红或每5分钟规律宫缩持续1小时,应立即住院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