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水样便是怎么回事?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水样便可能与饮食不当等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长期未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需由医生判断具体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生冷、辛辣或变质的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水样便。乳糖不耐受人群饮用牛奶后,也可能因乳糖酶缺乏而引发腹泻。此类情况通常调整饮食后即可缓解,无需特殊用药。

2、急性胃肠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常伴随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沙门氏菌污染食物易导致集体发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细菌感染时需用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3、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但早期或轻型患者可能仅排稀水样便。确诊需通过粪便培养,治疗常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菌药物,腹泻严重时可短期服用黄连素片缓解症状。

4、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慢性疾病,情绪紧张或进食后易诱发水样便,排便后腹痛减轻。治疗需调节肠道功能,如匹维溴铵片缓解痉挛,洛哌丁胺减少肠蠕动,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平衡。

日常需注意观察排便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诊。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出现水样便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补液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