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孩子可能与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有关,也可能与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这类疾病会影响骨骼、内分泌等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身高、体重或第二性征发育迟缓。
1、生长激素缺乏症
该病由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引起,典型表现为身高低于同龄人3个百分位以上,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年以上。患儿可能出现圆脸、短鼻等面部特征,可通过基因检测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一般需长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2、特纳综合征
属于染色体异常疾病(45,XO),仅影响女性。患儿表现为颈蹼、肘外翻、原发性闭经等症状,常伴有心脏畸形和肾脏发育异常。治疗包括生长激素促进身高增长,青春期后需补充雌激素促进第二性征发育。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粗糙、便秘、肌张力低下等,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4、慢性消耗性疾病
慢性肾病、先天性心脏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会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或代谢异常。这类患儿除身材矮小外,常伴有原发病相关症状,如贫血、水肿、反复感染等,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5、营养摄入不足
长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生长发育,常见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障碍患儿。除身高体重不达标外,可能出现头发枯黄、皮下脂肪减少等症状,需调整饮食结构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若发现孩子生长速度明显落后(2岁以上儿童年增长小于5cm),建议尽早就诊儿科内分泌专科。医生会根据骨龄片、激素水平检测、染色体分析等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和适度运动,避免自行使用保健品或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