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腿部穴位有哪些医疗作用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腿部穴位通过中医经络理论对人体具有多种调节作用,常见的足三里、三阴交、委中、血海、阳陵泉等穴位,一般具有调理脾胃、舒筋活络、调经止痛、滋阴养血以及疏肝利胆等医疗作用。

1、调理脾胃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胃经的重要穴位,通过针灸或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现代研究认为刺激该穴位可调节胃酸分泌,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等疾病。

2、舒筋活络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方腘横纹中点,属膀胱经,常用于缓解腰背酸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该穴位通过放松局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对运动损伤康复有辅助效果。

3、调经止痛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为肝脾肾三经交汇点,常用于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痛经。中医认为其可平衡气血,现代研究显示刺激该穴能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

4、滋阴养血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上2寸,属脾经,常用于改善贫血、皮肤干燥及妇科血虚证。该穴位通过促进脾脏运化功能,增强机体造血能力,对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乏力有效。

5、疏肝利胆

阳陵泉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属胆经,可缓解胁痛、口苦等肝胆疾病症状。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胆道平滑肌收缩有关。

进行穴位刺激时应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在皮肤破损或感染部位施治。孕妇慎用三阴交等特殊穴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需谨慎按摩。若出现疼痛加重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并就医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