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外踝撕脱性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需根据损伤程度制定方案。若撕脱骨块较小且移位不明显,通常采取固定制动;若移位明显或伴有韧带损伤,则需手术干预。
1、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4-6周,保持患肢抬高促进消肿。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块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若存在开放性伤口,需配合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3、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包括踝泵运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及肌力训练。可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需持续3-6个月。
4、手术治疗
当骨块移位超过2mm或合并韧带严重损伤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采用空心螺钉或锚钉修复骨块,同时修补损伤的距腓前韧带,术后仍需石膏固定3-4周。
患者伤后应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术后需警惕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康复期间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训练,不可强行增加运动强度。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关节不稳,应及时返院复查CT或MRI明确是否存在骨不连或韧带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