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通常在妊娠第5周开始形成,到第12周左右基本完成形态发育,之后逐渐完善功能直至分娩。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绒毛膜发育、胎盘结构成熟及功能完善等阶段。
1、绒毛膜发育
受精卵着床后,外层滋养细胞分化为绒毛膜,妊娠第5周左右出现初级绒毛。这些绒毛逐渐分支并侵入子宫内膜,形成绒毛间隙,为后续胎盘循环奠定基础。此阶段若绒毛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胎盘前置等并发症。
2、胎盘结构成熟
妊娠8-12周绒毛血管与母体血液循环建立联系,形成完整的胎盘小叶结构。此时胎盘直径约达15-20厘米,厚度2-3厘米,重约500克。绒毛表面积扩展至4-14平方米,显著提升物质交换效率。
3、功能完善阶段
妊娠16周后胎盘分泌孕激素、hPL等激素的功能完全建立,能替代妊娠黄体维持妊娠。随着胎儿生长,胎盘持续增厚至分娩前的2.5-3厘米,血管网密度增加3-5倍,氧气交换率提升至孕早期的2倍。足月胎盘重量可达胎儿体重的1/6。
建议孕妇按时进行NT检查、大排畸等产前检查,监测胎盘位置和成熟度。若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排除胎盘早剥等危急情况。孕期注意控制血压和血糖,避免影响胎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