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发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避免过敏原等方式进行改善。具体需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
1、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冲洗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过敏原,缓解黏膜水肿。建议使用正规鼻腔冲洗器,每日1-2次,水温需接近体温。鼻塞严重时可短期使用高渗盐水,但不宜超过一周。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过敏性炎症需配合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慢性炎症可选用桉柠蒎肠溶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鼻用激素需按疗程规范使用,避免突然停药。
3、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局部冷敷减轻肿胀,慢性期采用40℃热蒸汽熏蒸,每日2次。红外线照射可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需在医院进行规范疗程治疗。
4、手术治疗
鼻中隔偏曲合并反复感染者可行鼻中隔矫正术,慢性肥厚性鼻炎适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需配合鼻腔填塞和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避免粘连。
5、避免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定期清洗寝具,花粉季节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湿度40%-60%。严重者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必要时采用脱敏治疗。
出现持续鼻塞、流脓涕或伴发热症状时,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避免自行购买滴鼻净等血管收缩剂长期使用,防止药物性鼻炎。治疗期间需保持鼻腔湿润,戒烟并加强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