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治疗通常安全性较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副作用。这些反应一般与药物种类、操作方式或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多数症状较轻微且可控。
1、局部刺激
雾化药物可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咽喉干燥或烧灼感。此类症状通常短暂,适当调整雾化速度或使用加温雾化器可缓解。治疗结束后用清水漱口有助于减少药物残留。
2、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对雾化药物中的成分敏感,可能出现面部水肿、皮疹或支气管痉挛等过敏症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雾化液时,偶见手部震颤等β受体激动剂相关反应,停药后多可自行消退。
3、感染风险
重复使用的雾化装置若未严格消毒,可能滋生细菌导致呼吸道感染。使用一次性雾化配件并规范消毒流程可有效预防,每次雾化后需彻底清洁面罩和管道。
4、药物依赖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如布地奈德,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医生会根据病情控制用药周期,逐渐减量至停药可避免激素依赖。
5、全身反应
雾化药物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引起心悸、头痛等全身反应。选择局部起效的药物制剂,严格控制雾化时间和药量,可显著降低全身性副作用发生率。
进行雾化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使用专用雾化装置并保持正确吸入姿势。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胸闷加重、持续性呛咳或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评估疗效并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