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通常是安全的,但存在一定风险,需由专业医生规范操作。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具体风险与牙齿位置、患者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
1、出血
拔牙后少量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但若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高血压等疾病,可能出现持续性出血。术后需咬紧棉球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或缝合处理。
2、感染
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干槽症或局部感染,表现为剧烈疼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医生会通过搔刮牙槽窝、放置碘仿纱条以及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神经损伤
下颌智齿拔除时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同侧下唇麻木,多数情况下神经功能可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严重者需配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4、邻近组织损伤
埋伏阻生牙拔除过程中可能发生牙根折断、上颌窦穿孔或损伤邻牙,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5、患者自身因素
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律失常等全身反应,术前需完善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手术风险。
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拔牙操作,术前如实告知医生全身疾病史和用药情况。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若出现发热、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