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球蛋白低怎么办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球蛋白低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免疫球蛋白输注以及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具体需结合病因制定方案。球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蛋白质,其水平降低可能与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1、调整饮食

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食物,可辅助改善营养不足引起的球蛋白偏低。若存在消化吸收障碍,可适当增加易吸收的蛋白粉或口服营养补充剂,但需避免过量摄入加重肝肾负担。

2、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球蛋白降低且无明确原发病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基酸胶囊、维生素C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调节机体代谢并促进蛋白质合成。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3、原发病治疗

若球蛋白低由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引起,需针对病因治疗。例如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肾病患者可应用呋塞米片、缬沙坦胶囊;骨髓瘤患者需采用硼替佐米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4、免疫球蛋白输注

对于严重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或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可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快速提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该治疗需在医疗机构进行,并严格筛查过敏史。

5、定期复查

建议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等指标,动态观察球蛋白变化。若持续下降或伴有水肿、反复感染等症状,需完善骨髓穿刺、自身抗体检测等进一步检查。

球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患者先至血液科或免疫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擅自服用保健品或偏方,防止干扰检测结果或加重代谢负担。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皮疹、发热等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