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的颜色通常与出血量和位置有关,可能呈现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或褐色等不同外观。尿液中血液含量的多少、在体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均会影响最终颜色表现。
1、淡红色
当尿液中混有少量血液时,可能呈现淡红色或洗肉水样外观。这种情况常见于轻微的泌尿系统损伤,如膀胱炎、尿道炎等,通常出血量较少,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
2、鲜红色
若血液来自下尿路(如尿道、膀胱),血液未在尿液中长时间停留,可能呈现鲜红色或血丝状。此类情况多见于尿道结石、膀胱肿瘤急性出血,部分患者排尿时会有明显的灼热感或疼痛感。
3、暗红色或褐色
当出血部位位于上尿路(如肾脏、输尿管),血液在尿液中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被分解后会呈现暗红色、酱油色或浓茶色。这种情况可能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或外伤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腰部胀痛、水肿等症状。
需注意的是,尿液颜色受饮食、药物等因素影响,例如食用红心火龙果可能使尿液暂时变红,但不会出现血细胞。若发现尿液异常发红且持续存在,建议尽快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