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或眼睛发黄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异常、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若排除生理性因素,需警惕病理性原因并及时就诊。
1、胆红素代谢异常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通过肝脏代谢后随胆汁排出体外。当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沉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导致巩膜黄染、皮肤发黄等现象,常见于剧烈运动后或长期饮酒者。
2、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管结石等疾病会导致肝细胞损伤或胆管阻塞,影响胆红素排泄功能。患者除皮肤发黄外,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腹痛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茵栀黄颗粒、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或保肝治疗。
3、溶血性疾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会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脾大等表现,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等。
若长期存在皮肤发黄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到肝病科、血液科等科室就诊,通过肝功能检测、腹部超声、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酒、过度劳累,注意观察尿液和大便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