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中药治疗方式一般包括熏洗法、栓剂、膏剂、口服药物以及结扎疗法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患者需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加重症状。
1、熏洗法
将中药煎煮后熏蒸或坐浴,可缓解肛门肿痛、瘙痒。常用药物有苦参、黄柏、五倍子等配伍的复方制剂,通过药液蒸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每日1-2次,水温控制在40℃左右为宜。
2、栓剂
如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等中药栓剂,可直接置入肛管直肠内。这类药物多含冰片、炉甘石等成分,具有收敛止血、消肿止痛作用,适用于内痔出血或黏膜糜烂阶段,需在排便清洁后使用。
3、膏剂
复方角菜酸酯乳膏、九华膏等外用中药制剂,通过涂抹患处形成保护膜。此类膏剂多含地榆、槐花等成分,能减轻肛周湿疹、外痔血栓等症状,使用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4、口服药物
地榆槐角丸、化痔丸等中成药可通过调节肠道功能改善症状。这类药物多含清热凉血成分,适用于便秘加重痔疮的情况,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5、结扎疗法
对于Ⅲ-Ⅳ度内痔,可采用中药线或胶圈套扎痔核根部。该方法通过阻断血供使痔核坏死脱落,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术后需配合中药坐浴促进创面愈合。
痔疮患者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若出现持续出血、脱出物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中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