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干眼涩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进行改善,具体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视力下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日常护理
长时间用眼、环境干燥等因素可能引起眼部干涩。建议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隔30分钟闭目休息或远眺,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日常可佩戴防蓝光眼镜或护目镜,避免风沙、烟雾刺激。
2、药物治疗
对于干眼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缓解干涩。若存在细菌性结膜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用药需间隔5分钟以上。
3、物理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干眼,可每日用40℃热毛巾敷眼10-15分钟,配合睑缘清洁。中重度干眼症可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通过光热作用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通常需要3-5次疗程。
4、治疗原发疾病
干燥综合征患者需联合使用环孢素滴眼液和口服羟氯喹片;糖尿病引起的角膜神经病变需控制血糖,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应停戴并改用框架眼镜。
日常需注意避免揉眼,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若用药后出现眼红、刺痛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诊。激素类滴眼液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长期应用以防引发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