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通常有毒,尤其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常见淡水鱼的鱼胆含有鲤醇硫酸酯钠等毒性成分,误食可能导致中毒。中毒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肝肾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1、立即就医
误食鱼胆后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采取洗胃、导泻等方式清除胃肠道内残留毒素。若已出现器官功能损害,需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生命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
针对鱼胆毒素引发的肝损伤,临床常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等护肝药物。肾功能受损时可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3、日常预防
处理鱼类时应完整去除内脏,避免胆汁污染鱼肉。民间所谓鱼胆明目、止咳等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切勿尝试生吞或煮熟食用鱼胆。烹饪过程中若不慎弄破鱼胆,建议将污染部位彻底切除。
鱼胆中毒属于急症,自行催吐无法完全排出毒素。若误食后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留残留鱼体供医生鉴别。中毒后24小时内是救治黄金期,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多器官衰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