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漏液沾到手上通常毒性较低,但仍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或腐蚀作用,具体需根据电池类型判断。日常接触后及时处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但需避免接触眼睛或误食。
电池漏液成分因种类不同有所差异。碱性电池漏液主要含有氢氧化钾,具有强碱性,接触皮肤可能导致灼伤或红肿。锂电池电解液多为有机溶剂,挥发后可能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碳锌电池漏液酸性较弱,但仍可能引起皮肤不适。若皮肤接触漏液后出现瘙痒、疼痛或红肿,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避免抓挠以免加重损伤。
电池漏液若进入眼睛可能造成角膜损伤,需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误食电池液可能引发消化道灼伤,这种情况下需立即饮用牛奶或清水稀释,并前往急诊科处理。日常生活中建议佩戴手套处理废旧电池,存放时应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干燥处。若发现电池外壳鼓胀或渗漏,应使用塑料袋密封后按有害垃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