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三者因传播途径、病程进展及潜在危害不同,其严重性需具体分析。通常乙肝和丙肝因较高的慢性化风险更需警惕,而甲肝多为急性且预后较好。
1、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约5%-10%的成人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该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肝脏,导致持续性炎症损伤。临床常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2、丙肝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慢性化率高达55%-85%,但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的应用,使治愈率超过95%。若未及时治疗,同样可能引起肝纤维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
3、甲肝
甲型肝炎病毒经消化道传播,通常引起急性肝炎,表现为发热、黄疸等症状。该病具有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在2-3个月内康复,不会转为慢性。临床以护肝治疗为主,可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药物改善肝功能。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以预防甲肝,避免不洁注射和血液接触可降低乙肝、丙肝感染风险。建议高危人群接种甲肝、乙肝疫苗,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肝炎病毒筛查。确诊后应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