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后牙齿脱落需要根据缺损范围、牙齿状态等因素选择处理方案,常见方法包括重新补牙、嵌体修复、牙冠修复、根管治疗以及拔牙等。建议及时到口腔科检查,由医生评估后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1、重新补牙
若补牙材料小范围脱落且牙体剩余较多,可清除残留材料后重新填充。常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水门汀等材料修复,操作简单且能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修补后需避免立即进食硬物。
2、嵌体修复
当牙齿缺损面积较大但未累及牙髓时,可采用嵌体修复。通过取模定制金属或全瓷嵌体,用粘接剂固定在窝洞内,其耐磨性和密合度优于传统补牙,适合后牙大面积缺损的情况。
3、牙冠修复
若牙体缺损超过1/2或剩余牙壁薄弱,需磨除部分牙体后佩戴全冠。金属烤瓷冠或全瓷冠能包裹整个牙冠,防止牙齿劈裂,适用于严重龋坏或多次补牙后反复脱落的情况。
4、根管治疗
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牙髓炎症状时,需先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组织,并用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后需观察1-2周再行冠部修复,避免继发感染导致再次脱落。
5、拔牙
当牙齿严重龋坏至龈下、根尖周病变无法保留时,需拔除患牙。3个月后可通过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修复缺牙,恢复咀嚼功能和邻牙稳定性。
补牙材料脱落后应避免用患侧咀嚼,防止牙齿进一步崩裂。日常需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邻面。若伴有牙龈肿胀或疼痛,可遵医嘱短期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继发龋或修复体磨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