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通过其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作用维持人体血液循环,主要包括泵血功能、瓣膜结构、电传导系统、心肌收缩以及神经体液调节等机制。
1、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左心室收缩时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输送至全身组织;右心室收缩则将静脉血泵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舒张期心脏放松,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为下一次收缩做准备。
2、瓣膜结构
心脏四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单向开放的特性,可防止血液逆流。当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阻止血液回流心房,半月瓣开放使血液流向动脉;心室舒张时则相反,确保血液单向流动。
3、电传导系统
窦房结作为起搏点发出电冲动,经房室结、希氏束传导至浦肯野纤维,触发心肌细胞同步收缩。这种电信号传导的精确性使心房心室按顺序收缩,维持每分钟60-100次的有效心率。
4、心肌收缩
心肌细胞特有的横桥结构和钙离子调控机制,赋予心脏持续有力的收缩能力。心肌纤维的同步收缩产生足够压力驱动血液,而心壁厚度差异(左心室最厚)适应不同循环系统的压力需求。
5、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副交感神经通过乙酰胆碱减慢心率。肾上腺素等激素以及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可动态调节心脏输出量以适应机体代谢需求。
保持规律作息、低盐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心脏健康。若出现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可有效预防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